《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查包養網站)》发布——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增强_中国网

4月20日至21日,2024年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报告总结回顾了20种(类)主要农产品2023年市场形势,对未来十年,尤其是2024年、2028年和2033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报告显示,未来十年,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增强,农产品消费持续升级,食物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农包養产品贸易保持增长趋势。在大力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下,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预计2033年粮食产量将达到7.66亿吨,年均增长1.1%。

农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农产品供给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报告预计,2024年,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面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继续稳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将持续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报告分析,未来十年,农业新质生产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增强,农产品供给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将明显提升。受益于农业支持政策持续发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预计包養平台推薦2033年稳定在17.84亿亩左右,其中稻谷面积减少,小麦、玉米面积保持稳定,大豆面积将扩大到1.84亿亩。

报告指出,随着生物育种技术取得新突破,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大面积推广,耕地质量不断提升,预计粮食单产水平将提高10.7%,达到429千克/亩,其中玉米、大豆单产将分别达到486千克/亩、193千克/亩。在大力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下,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预计2033年粮食产量将达到7.66亿吨,年均增长1.1%。蔬菜和水果增速放缓,年均增速分别为0.2%和0.9%。肉类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猪肉生产将保持在合理水平,禽肉、牛肉和羊肉分别年均增长1.7%、1.0%和1.2%。奶类和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4.1%和0.9%。

供求紧平衡长期存在,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报告分析,2023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我国粮食生产有效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产量再创新高。2023年,粮食播种面包養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长0.5%;粮食单产390千克/亩,比上年增长0.8%;粮食产量6.95亿吨,比上年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谷物、豆类、薯类均实现增产。

报告显示,未来十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步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能力增强。预计2033年粮食产量为7.66亿吨,年均增长1.1%。粮食消费刚性增长,但增速放缓,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预计2033年粮食消费量为8.40亿吨,年均增长0.3%。粮食贸易规模总体下降,粮食进口呈多元化发展。预计2033年粮食进口量为1.10亿吨,年均减少3.5%。预计未来十年,粮食价格将呈波动上涨趋势。

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执行主席、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许世卫表示,粮食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生产成本持续攀升,极端气候和生物灾害风险加剧,在确保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压力不断加大,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加之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消费需求和膳食健康发生变化,禽蛋奶制品消费持续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膳包養網食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包養高,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也将不断变化。未来十年,猪肉产量总体下降并稳定在5400万吨左右。同时受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等因素的影响,猪肉的消费量有所下降,预计年均减少0.5%。“值得注意的是,猪肉消费虽然下降,但仍占肉类总消费的50%以上。”许世卫介绍。同时,国内猪肉消费需求的总体下降使得猪肉进口需求下降,但居民对带骨猪肉仍然存在刚性需求,仍将有一定量的猪肉进口,预计2033年猪肉进口量107万吨。

猪肉生产消费量下降的同时,牛羊肉生产销售量则不断增长,报告显示,随着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牛肉、羊肉产量将保持增长,预计2033年分别达到798万吨和587万吨,人均牛肉消费量将达到7.97公斤,人均羊肉消费量将达到4.64公斤。

报告分析,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新一代消费习惯改变,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扩大,禽肉消费持续增加,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明显提升,预计2033年消费量为2932万吨,年均增长1.5%。人们对合理膳食搭配与营养均衡要求的提高,禽蛋人均消费量上升空间逐渐变窄,禽蛋消费增速将放缓,预计2033年禽蛋消费量3675万吨,年均增长0.6%。

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健康饮奶理念逐步普及,奶制品消费需求逐步增长,预计消费量年均增长3.3%,到2033年将达到7920万吨。许世卫分析:“2033年,我国奶制品人均消费量将达到56.9公斤,接近世界人均水平的40%。”

查包養行情新华全媒+丨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_中国网

在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家人在搬离老家前帮助吉雪包養(右二)穿上新苗衣(2018年包養網4月22日摄)。包養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包養  
包養

守护中查甜心寶貝包養網欧班列的“女飞人”_中国网

1月12日,在重庆兴隆场编组站15号灯桥上,何雪在工具包中拿取灯具检修工具。

包養

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的兴隆场编组站,是西包養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作为重庆铁路枢纽的“心脏”,这里承担了中欧国际班列的列车解体、编组任务。

“00后”女孩何雪和母思琪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供电段兴隆场电力工区的两名电力线路工。每个夜晚,她们和工友背负数公斤重的工具材料,从地面沿着近70度的爬梯攀上22米高的电塔和17米高的灯桥,对这里的5000余盏灯进行巡检维修,确保编组站场的照明安全。

这群守护中欧班列的年轻“女飞人”,用他们的坚守将光照亮编组站场内的每一寸钢轨,守护着每一趟从这里驶出的中欧班列。

新华社记者 包養網排名唐奕 摄

包養網   

国新办就促进民营经济查包養網站发展壮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_中国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3年7月20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介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包養網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如大家所知,昨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公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理解《意见》的有关情况,我们今天请来了几个方面的领导同志与大家交流,他们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女士,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李春临先生介绍情况。

2023-07-20 15:00:58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临: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徐晓兰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安立佳副主席一起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7月19日,也就是昨天,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今天我想借用这个机会,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个文件出台的相关背景情况。

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怀,将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我们常用“56789”来概括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实,这一特征也深刻反映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大家都知道,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而我国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是民营经济创造的,90%以上的经营主体是民营企业,一大批民营企业活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线,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为压实经贸“压舱石”做出了巨大贡献。总而言之,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党中央陆续印发实施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各方面围绕文件贯彻落实,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一段时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迫切需要完善一批基础制度、出台一批管用举措、推广一批经验做法、更好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本次出台的《意见》共提出了八个方面31条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我们要把中央精神领会好,这31条干货满满,一定要每一条都要领会到位,把发展方向把握好,把务实举措落实好,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和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我非常愿意和徐晓兰副部长、安立佳副主席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谢谢!

2023-07-20 15:06:51

陈文俊:

谢谢李春临副主任,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

包養行情

2023-07-20 15:07:32

澎湃新闻记者:

长期以来,不同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阻碍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下一步在破除隐性壁垒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2023-07-20 15:12:59

李春临:

谢谢您的提问,您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正如您提到的,有不少民营企业反映,一些地方在市场准入、项目招标投标等方面对民营企业设置了不合理的限制和隐性壁垒,民营企业受到了不平等待遇,不仅影响了当地的营商环境和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也影响到了扩大民间投资、阻碍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围绕解决这一问题,《意见》专门就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包養網排名出了针对性的举措。

一是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稳步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建立市场准入壁垒投诉和处理的回应机制。

二是全面落实公平竞争的政策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强化反垄断执法,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不得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许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定期推出市场干预行为负面清单,及时清理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

三是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将承诺和履约信息纳入信用记录,发挥信用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企业的获得感。健全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修复机制,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违约、毁约、拖欠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四是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回收资金,推动修订《企业破产法》并完善配套制度,优化个体工商户转企业相关政策,降低转换成本。

围绕加快落实上述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相关工作。比如,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持续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的清理,对市场准入和退出、强制产业配套或投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以及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推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的通报。比如,在招标投标领域,修改完善招标投标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则,制定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力争通过扎实举措,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谢谢。

2023-07-20 15:13:11

红星新闻记者:

《意见》中提出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我们经常提到,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互为主体,请问工信部在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打算?谢谢。

2023-07-20 15:22:2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徐晓兰: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提到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互为主体,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小企业联系着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强调要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同、部省联动,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健全法治环境。深入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推动出台配套法规,今年是《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施行20周年,目前已有27个省(市)出台了本地区的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二是加力完善政策环境。推动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仅去年一年,国家层面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就达40多项,带动省级出台配套政策文件270多个,同时,认真抓好政策落实,压实各方面责任,切实让中小微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三是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三赋”专项行动,提升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搭建创新载体、集聚各方面创新资源。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是不断改善融资环境。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推广随借随还随贷等新模式,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

五是加快构建高效服务体系。推动初步形成以国家、省、市、县四级近1700家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为骨干、3800多家省级以上服务示范平台为支撑、广大社会化服务机构为补充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上半年全国各类服务机构服务企业共计700多万家。

为进一步推动各地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从2019年起定期开展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已覆盖全国36个重点城市,“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效果逐步显现。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从上述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优质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为中小微企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谢谢!

2023-07-20 15:22:52

CNBC记者:

近期计划有什么实际措施来提升民营企业的信心?

2023-07-20 15:26:32

李春临: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出台《意见》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通过有力举措提振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除了刚才我谈到的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文件还就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氛围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比如,在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政策方面,以增强政策精准性、稳定性、实效性和协调性为重点来回应企业关心和诉求,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完善欠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建立拖欠账款清理与审计、督察、巡视等制度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畅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渠道。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的制度,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根据实际设置合理的过渡期,在涉企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评估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比如,在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方面,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培育尊重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依法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的行为。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做发展的实干家和新时代的奉献者。向全社会展现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和舆论互动。

此外,围绕《意见》的落实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于近期推出相关配套政策举措。一是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二是制定印发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文件,聚焦重点领域,健全要素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上述两份文件很快将出台。作为《意见》的“1+N”的配套措施,通过政策措施的集中推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实推动《意见》落地见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2023-07-20 15:26:44

封面新闻记者: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全国工商联将如何引导民营企业家稳预期、强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谢谢。

2023-07-20 15:27:02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安立佳: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预期稳信心足,民营企业才能够安心谋发展。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反复提及信心这一关键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又强调了要“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此次出台的文件提出,要用务实举措稳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今年,全国工商联将“稳预期、强信心”作为全年工作的一项重点,通过深入细致地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切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一是加强思想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家形成正确认识。广泛开展以“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帮助民营企业家充分了解、正确理解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方针政策,正确把握政策导向、抓住用好政策红利,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另一方面,做好世情国情教育,讲清楚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任务,帮助民营企业家充分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认清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

二是做好依法保护,以推动法治建设的实际进展和成效切实改善预期。我们将不断完善工商联法律服务体系,继续推动清理和修订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持续跟踪推动有关立法进展,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三是做好沟通协商,努力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依托工商联打造政企沟通协商平台,推动实现政企沟通协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轻装上阵、专心发展。

四是做好正面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的良好氛围。我们将加大对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同时,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对民营企业恶意造谣抹黑等行为,推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谢谢。

2023-07-20 15:27:20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请问在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方面都有哪些举措?谢谢。

2023-07-20 15:34:33

安立佳:

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的提问。对民营企业来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国工商联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建立了与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的沟通联系机制,共同举办了四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参与立法协商、开展普法宣传、抓实依法维权、深化企业合规、推进商会调解等取得积极进展。“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显示,民营企业对法治环境满意度位列五大环境要素评价的第一位。《意见》回应了民营企业的法治期盼,为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提供了有力支持。下一步,我们着重从五个“一体”抓好落实。

一是一体推进守法诚信教育与法商素养提升。持续开展“法律三进”“法治体检”“企业家学法”等活动,引导民营企业练好法治内功,增强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和守约观念。

二是一体推进产权平等保护与优化法治环境。深化法治民企建设,推进重大涉企立法。会同公检法司机关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推动沟通联系机制,“万所联万会”走深走实,继续举办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

三是一体推进民营企业合规与防治内部腐败。会同最高法、最高检等成员单位深化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机制建设。引导企业建设合规管理体系,助力企业守法合规经营,从源头防范治理腐败。

四是一体推进依法维权与商会调解。做实法律维权,建立健全维权服务网络。推进商会调解培育培优行动,提升依托商会化解涉企纠纷的能力。

五是一体推进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保护创新权益。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深化民营经济标准化工作,举办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大会、标准创新周等活动。谢谢!

2023-07-20 15:35:01

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注意到,《意见》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包養網发展方面提出了很多举措。在强化民营经济自身健康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2023-07-20 15:35:31

李春临:

感谢记者的提问。要实现民营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法治化的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的权益。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改革、积极创新、规范经营、练好内功。

在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方面,《意见》提出,以对民营经济的平等保护为重点,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促进民营企业依法依规经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的权益,进一步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完善涉企案件申诉、再审等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畅通涉企违规收费投诉举报渠道。

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意见》提出,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鼓励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拓展海外业务,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兴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参与乡村振兴。依法依规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在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意见》提出,全面贯彻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体系,推动事业新老交替和有序传承。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

为了更好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民营企业建立了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同志连续三周与民营企业负责人举行座谈交流。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其他的党组成员和委领导,也都利用各种形式和民营企业家座谈交流、了解情况、听取建议。这种制度的建设,就是要建立从问题反映到落实解决的闭环机制,切实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谢谢。

2023-07-20 15:35:47

浙江日报潮新闻记者:

中小微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市场主体,我们关注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启动了“三赋”专项行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请问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政策措施?谢谢!

2023-07-20 15:45:57

徐晓兰:

谢谢您的提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中99%左右是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的排头兵,创新能力足、活力强、领域广、专业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是开展梯度培育,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中小微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实现专精特新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五批12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地方培育近9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小巨人”企业为例,近年来,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数14万余项,今年上半年,专精特新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均高于规上工业企业。

二是促进资源集聚,推动协同创新。联合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等11个部门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推动各地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活动,通过这两个行动和两个活动的开展,搭建交流、对接、合作、服务平台,推动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三是加强创新赋能,注入创新活力。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三赋”行动,加速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业转化和集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以卓越品质提高质量效益,以标准能力提升市场地位,以品牌信誉增强核心价值,形成综合发展优势。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一是示范引领促进规模质量双提升。我们已开展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小巨人”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进一步提升。我们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壮大优质中小企业群体,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二是融通带动形成协同创新合力。通过揭榜发榜等形式,搭建大企业、高校院所与中小微企业间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供给与需求、技术与市场的深度对接,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良好发展生态。三是创新赋能提升综合发展优势。深入开展“三赋”全国行活动,举办“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汇聚更多创新资源,赋能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谢谢您的提问。

2023-07-20 15:46:21

第一财经记者:

《意见》提出要完善融资政策支持制度,请问工信部在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考虑?

2023-07-20 15:55:00

徐晓兰:

谢谢您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

一是扩大中小微企业间接融资规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扩大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规模,连续六年联合财政部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实现了“面扩、量增、费降”政策效果。2023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6.1%,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同比增长13.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9.1个百分点。

二是促进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会同证监会推动在北京、浙江等9个区域性股权市场建成“专精特新”专板,启动“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围绕重点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开展投融资对接活动,指导各地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库,对拟上市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精准服务、投融资对接。截至2023年6月底,已累计有14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已上市企业的27.7%。其中,2023年1—6月,新上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家,占A股包養網新上市企业的59%。可以说,专精特新企业以其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三是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带动作用。引导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聚焦国家战略开展投资业务,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力度。截至6月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已累计设立31支子基金,子基金募资总规模近900亿元,完成投资项目达到1100多个。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持续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在强链补链稳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您的提问!

2023-07-20 15:55:31

海报新闻记者:

目前,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升,“质”的稳步提升和“能”的不断增强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请问在引导服务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将如何发力?谢谢。

2023-07-20 15:59:21

安立佳: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练好内功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全国工商联始终把引导民营企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引导服务工作的主线来抓。下一步,我们将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在创新发展方面,将持续开展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赋能行动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创建,推进重点产业链民营企业数据库建设,深化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举办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峰会和民营企业家创新战略研讨班,发布民营企业创新情况报告,举办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活动,多措并举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

在协调发展方面,将继续搭建民营企业与地方对接平台。下半年,我们将联合地方政府共同组织一些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经贸活动,如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河南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国知名民企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高端峰会、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助推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大会等,引导民营企业将企业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在绿色发展方面,前几天,我们刚刚举办了全国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大会,宣布了一个倡议、建立了一个联盟、发布了一批典型。今后,我们将以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为重点,引导民营企业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在开放发展方面,以送政策、送服务、防风险(“两送一防”)行动为抓手,积极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护航民营企业“走出去”专项行动,组织民营企业积极参加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等重点经贸交流活动,开展培训提升民营企业预防境外风险与合规经营能力,积极宣传“走出去”民营企业优秀案例,讲好“一带一路”民营企业故事。

在共享发展方面,聚焦稳岗就业、乡村振兴、公益慈善三个领域,将继续组织开展“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民营企业光彩行活动,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等,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富裕。谢谢。

2023-07-20 15:59:33

中宏网记者:

此次《意见》以高规格的方式提出了多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政策的最终效果。请问将如何抓好《意见》中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谢谢。

2023-07-20 15:59:52

李春临:

谢谢你的提问。俗话说得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意见》出台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从四个方面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确保《意见》的政策效应充分释放,落实落地。

一是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建立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和压实部门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央地联动。地方政府也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要求,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和细化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和时间进度安排,推动各项措施落地,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

二是密切跟踪,优化配套。加强统计监测,持续对文件落实情况开展动态跟踪,健全政策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及时提出完善政策的后续配套措施,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阶段性突出困难和问题。

三是持续督促,强化激励。加强已出台政策的督促落实,重点推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政策的落实落细。建立健全民营经济投诉的维权平台,完善投诉举报保密制度、处理程序和督办考核机制,让有含金量的措施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广泛宣传,做好解读。做好文件解读和舆论宣传,讲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氛围,提升民营企业谋发展、谋改革、谋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今天也非常感谢来了这么多新闻媒体,帮我们把31条举措宣传到每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心中去,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谢谢。

2023-07-20 16:00:23

陈文俊: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2023-07-20 16:00:39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共查包養app同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_中国网

    当地时间12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河内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夫妇共同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新华社河内12月13日电(记者倪四义 宿亮 孙一)当地时间12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河内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夫妇共同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

习近平和彭丽媛抵达国家会议中心时,受到越方青年代表热烈欢迎。

当地时间12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河内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夫妇共同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这是习近平夫妇和阮富仲夫妇同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亲切合影。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习近平夫妇和阮富仲夫妇同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亲切合影。

中越友好人士及青年见面会现场气氛热烈,鲜花和两国党旗国旗交相辉映,汇成一片喜悦的海洋。

当地时间12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河内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夫妇共同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这是习近平发表题为《赓续传统友谊,开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当地时间12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河内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夫妇共同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这是习近平发表题为《赓续传统友谊,开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题为《赓续传统友谊,开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征程》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代表中国党和政府向致力于中越友好的新老朋友致以亲切问候。习近平指出,昨天,我同阮富仲总书记一道宣布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开启了中越两党两国关系发展新阶段。这是我们从振兴世界社会主义和实现中越两国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深植根于中越传统友好,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回首过去,我们志同道合、守望相助。近代以来,中越两党和两国人民坚守共同理想信念,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进程中风雨同舟、相互支持。胡志明主席的著名诗句“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成为两国人民对那段峥嵘岁月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立足当下,我们包養網初心如磐、合作共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年来,中越两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互利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展望未来,我们前途相关、命运与共。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越南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让中国式现代化更多惠及周边国家。

当地时间12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河内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夫妇共同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这是习近平发表题为《赓续传统友谊,开创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征程》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习近平强调,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未来在青年。习近平对两国青年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同做中越友谊的传承者,为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今天的中国和越南,已经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雄辩地向世界证明,双方选择的发展道路完全正确,两国加强团结合作有利于各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希望两国各界友好人士特别是青年一代成为中越友好征程的领跑者,为实现各自国家百年奋斗征程和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是争当亚太振兴的参与者,为亚太地区长治久安添砖加瓦。中国改革开放和越南革新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既是自身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包養網和平、开放、包容的亚太地区。亚太是两国安身立命之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人间正道。双方要高举亚太共同体旗帜,汇聚更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共同为建设和谐繁荣的亚太地区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敢为人类进步的开拓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中越两党都是胸怀天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越两国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应该成为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中坚力量。双方要以更广大的胸怀、更宽阔的视野担起时代责任,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发声,为推动全球发展进步出力。

习近平强调,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中越两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充分表明,加强团结合作是两国战胜前行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历史经验。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走好各自社会主义道路,让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惠及两国人民,共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阮富仲表示,在共产党领导下,越中两国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始终坚定相互支持。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越方始终铭记和感谢中国长期以来为越南提供的各种宝贵支持。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5年来,两国政治互信日益加强,务实合作成果丰硕。这两天,河内街头巷尾到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对越南的国事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我同习近平总书记共同宣布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是越中关系的历史里程碑,必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在福祉,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越中关系的未来在青年。希望两国包養網價格青年深入了解并继承弘扬老一辈领导人缔结的深厚友谊,为推动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为越中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壮大注入新的活力。

中越双方代表也汇报了两国友好交往情况。他们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对越南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之际,两党总书记亲自拨冗会见中越友好人士和青年代表,充分体现了两国两党领导人对中越青年和友好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厚望。两位总书记宣布共同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符合两国人民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契合和平、合作、发展的时代潮流,必将引领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包養系开辟更加美好的新前景,树立周边邻国亲诚惠容的典范。两国青年将传承弘扬“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密切交往交流,加强互学互鉴,深化互信友谊,实现两位总书记提出的“民意包養基础更牢”的目标,为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蔡奇、王毅、王小洪等出席。

跨国公司高管为查包養網何密集访华?_中国网

今年1-2月,中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达7160家,同比增长34.9%——

跨国公司高管为何密集访华?

3月31日,空中客车天津A320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项目最大单体建筑——209总装厂房基础施工完成,正式转入主体施工阶段。该项目依托现有空客天津总装公司厂区进行建设,主要生产A320和A321系列飞机,预计2026年底交付投产。图为工人在该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施工作业。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4月5日,2024“投资中国”系列活动德国专场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行,吸引德国工商界代表逾300人参加。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对华投资占德国海外投资总额比重达10.3%,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摄

王 威制(新华社发)

近期,众多跨国公司高管来华参加论坛会议、洽谈业务合作、考察投资环境、对接有关部门,不断冲上“热搜”。与此呼应的是,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4.9%;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调查显示,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

跨国公司高管为何密集访华?他们参加了哪些活动?他们访华期间的言论释放了什么信号?

以行动投下信任票

今年3月以来,跨国公司高管密集访华——

3月20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现身上海,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会面,比亚迪电子、蓝思科技、长盈精密等苹果供应商展示了智能制造技术以及为苹果生产的零部件和产品。次日,苹果在中国大陆最大的零售店于上海开业。库克表示,苹果公司将加强与中国供应链伙伴长期合作关系,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方面实现双赢。“对于苹果公司的供应链来说,没有比中国更重要的地方了。”库克说。

3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吸引近百家跨国公司高管到场。会上,众多高管均提到中国在推动全球创新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表达了持续布局中国的意愿。

“我们计划扩大在华投资,近期在陕西西安投资逾43亿元的扩建项目将破土动工。”美光科技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桑杰·梅赫罗特拉说。

“我们将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加速数字化包養和绿色低碳双转型,与中国产业共享绿色机遇、共促高质量发展。”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说。

“奔驰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目标不变,将坚定扩大对华投资。”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奔驰愿与中国汽车产业加强合作,在推动减少贸易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除了发声表态,不少跨国公司高管选择亲自走一走、看一看,近距离感受各地投资环境。

3月底,中国贸促会组织多家外国商协会和机构以及高通公司、通用电气医疗(中国)等30多家外资企业代表参加外企“地方行”首站“海南行”活动,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15家,在海口、三亚等地进行政企对话、投资恳谈、园区调研、产业考察对接等。

在3月26日举行的“投资中国”首场标志性活动上,面对17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名企业家和外国在华商协会代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北京市有关负责人针对外资企业关切,围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规范数据跨境流动、优化支付服务等领域相关政策开展解读,促进增信释疑。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近期商务部负责人会见了苹果、高通、奔驰等20多家跨国公司全球负责人,相关跨国公司涵盖医药、汽车、食品、金融、化妆品、电子信息、化工能源等各个领域。

交流中,跨国公司高管纷纷表示将持续投资中国。美国苹果公司表示,将持续加大对中国供应链、研发和销售的投入。德国瓦克化学公司表示,将坚定投资中国,助力化工、汽车、能源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各行各业跨国公司密集访华,感受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浓浓春意,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强大‘磁吸力’。”何亚东说。

持续加码投资中国

跨国公司高管密集访华,是外商持续加码投资中国的一个缩影。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达7160家,同比增长34.9%。商务部外资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数字是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显示出跨国公司仍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机遇,对华投资持续加码。

从来源看,部分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增长较快。1-2月,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85.8%、399.3%、144.5%、19.8%。“虽然部分国家推动产业和资金回流、出台涉华投资限制措施,对正常的跨国投资决策造成干扰,但仍有不少跨国公司选择继续投包養網资中国。”该负责人说。

从结构看,随着中国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外资在华投资也在不断转型升级。1-2月,高技术产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65家,同比增长32.2%,实际使用外资714.4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达到33.2%,较2023年同期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8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

不久包養網前,中国贸促会发布的对近600家外资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八成以上受访外资企业对2023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为‘满意’以上,九成以上认为中国市场富有吸引力,近七成看好未来5年中国市场前景。”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杨帆说。

外商加码投资中国,看重的是中国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

在“投资中国”首场标志性活动上,商务部发布一系列稳外资举措: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扩增量,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增加鼓励类外资产业目录,用“一减一增”让更多外资“愿意来”也“进得来”;以更优质的服务稳存量,办好每月外资企业圆桌会议,推动解决外资企业关注的问题;以更精准的政策提质量,加大研发中心、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引资政策支持力度,为外资参与中国新质包養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外商加码投资中国,离不开中国有力的保障对接措施。

杨帆介绍,中国贸促会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近两年主办了外资企业地方行、外资企业座谈会等重点活动近40场,全国贸促系统推动解决或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6000多项,中国贸促会“投资中国”平台已发布招商引资项目6152条、政策文件1461个、投资新闻2892条、收录国内重点园区信息2万家,促成不少外资项目签约落地。

外商加码投资中国,更是对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青睐。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吸引外资有利因素依然大于不利因素,投资中国前景光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市场规模超大、供应链配套完备、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等构成的引资综合优势依然突出,再加上一系列稳经济、促开放、引外资包養網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将为吸引外资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该负责人说。

在华发展信心更坚定

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下降18%。在此背景下,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弥足珍贵。

“海南行”活动中,外资企业提出40余项问题诉求,均得到海南省相关职能部门的解决或回应,多家企业还在数字经济、康养产业、装备再制造、环保等领域与海南省达成合作意向。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表示,近90%的受访日本企业将在中国维持或加大投资。中国欧盟商会表示,77%的受访企业有意扩大在华南地区的业务;中国美国商会表示,大多数美资企业2023年在华盈利水平有所改善,超过50%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首个或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中国德国商会表示,一半以上德企计划在未来2年内增加在华投资……“海南行”期间,多家外国在华商协会和机构称,大多数外资企业仍将中国视为重要投资目的地、对中国经济预期持乐观态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多部门密集出台措施,推动外贸“质升量稳”……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让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更坚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大伟认为,当前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已不再主要看重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更看重在深耕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对此,《行动方案》推出了制定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支持外资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提高行政执法科学化水平、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体系等举措,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落实《行动方案》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相关领域准入试点、加强重大外资项目服务和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等,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健康产业,与中国市场同行,分享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机遇。

杨帆表示,将继续拓展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职能,更好发挥专班作用,坚持办好外资企业“地方行”这一品牌活动,完善外资企业座谈会、中外企业交流会等对话常态机制,定期开展外资营商环境调研并发布报告,及时回应外资企业的诉求建议,不断提升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总的来看,跨国公司对投资中国依然信心十足。”何亚东表示,中国不断以更高水平的开放链接世界。“选择中国,就是选择机遇;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红利。”何亚东说。(记者 汪文正)

习近平:查包養網心得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中国网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的城市有许多历史记忆,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能因为浮躁、无知而破坏掉。有的城市把真古董拆了建假古迹,我看到一份材料,说全国有三十多个城市已经或正在谋划搞古城重建,搞什么潘金莲故居、阿房宫重建!还有一些地方热衷于改老地名,喜欢起一些洋气一点的地名,如“曼哈顿”、“威尼斯”、“加州1886”、“玛斯兰德”等,五花八门,与中国历史文化协调吗?不仅群众看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而且也割断了地名文脉、不利于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何况有些情况也是违法的,我国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会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2013年12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我讲过,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既要保护古代建筑,也要保护近代建筑;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既要保护精品建筑,也要保护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

(2015年12月20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6年3月23日关于做好文物工作的批示)

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考察。这是11日上午,习近平在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南麓遗址考察。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包養網 花園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7年4月19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201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019年7月15日在内蒙古考察时的讲话)

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十一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要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加强相关领域文物资源普查、名录公布的统筹指导,强化技术支撑,引导社会参与。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要健全不可移动包養網文物保护机制,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要制定“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使用。要深刻汲取国内外重大文物灾害事故教训,督察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隐患整治,增强历史文化遗产防护能力。要加强执法督察,规范举报流程,严厉打击文物犯罪。

(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包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十二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2021年3月对革命文物工作的指示)

2024年2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这是2日上午,习近平在平津战役纪念馆考察。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十三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一是要加强科学保护。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二是要开展系统研究。统筹研究力量,强化研究规划,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三是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四是要强化教育功能。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彰显时代特色,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要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

(2021年6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十四

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2021年11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十五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年1月27日在山西晋中考察时的讲话)

十六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历史和考古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十七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22年7月13日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2023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结束返京途中,来到陕西省汉中市考察。这是习近平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有关历史文物展陈。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十八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在这方面,考古事业居功至伟。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2年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考察时的讲话)

十九

亚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并保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2019年,我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倡议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4年来,各方积极响应、共同努力,在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为保护人类文明精华作出亚洲新贡献。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加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深化亚洲文明交流,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中国愿在联盟框架下,同亚洲各国携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构包養網比較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2023年4月25日致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的贺信)

二十

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2023年5月16日在山西运城考察时的讲话)

二十一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2023年9月14日致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贺信)

二十二

世界由丰富多彩的文明构成,中国是有着世界上最古老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之一。中国愿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更紧密合作,不断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促进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合作,助力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9月28日在会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时的讲话)

※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节录。

新华全查包養行情媒+丨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_中国网

包養網

吉雪(左二)和家人搬迁时抵达包養網安顺市西秀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彩虹社区(2018年4月22日摄)。

包養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包養    包養

“我已经能像本地人一样支付了”(环球热点·外籍人士在华支付更便利②)_中国查包養網站比較网


核心阅读

中国已经和超过150个国家缔结涵盖不同护照的互免签证包養網價格协定,越来越多外籍人士来到中国旅游、学习、生活、工作。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相关部门推出多项措施,指导相关机构进一步提升支付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外籍来华人员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开户、注册、绑定境外银行卡流程更便捷了,更多重点场所和重点商户接受境外银行卡了,外币兑换网点更多了……在多方努力下,一个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支付环境正在形成。

“欢迎来到中国。您可以选择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一系列支付服务。本指南将为您介绍各类支付服务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指南》,用图文并茂方式介绍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5种包養支付服务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在许多外国友人的朋友圈“刷屏”。

加快推动商户开通境外银行卡受理、进一步优化外币兑换服务、推动境外银行卡更方便地绑定微信或支付宝……近段时间以来,中国支付服务再升级,得到很多外国友人点赞:“一部手机走四方,在中国支付很‘丝滑’”“多种支付方式,让我在中国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便利”。

“整个绑卡过程不到一分钟就成功了”

“前几天,我试着用我的维萨(VISA)卡绑定微信和支付宝,没想到整个绑卡过程非常快,不需要用护照验证,不到一分钟就成功了。”澳大利亚人杰克的妻子是中国人,最近他跟随妻子来华探亲,听家人说现在用手机软件绑定外国银行卡流程简化了,他决定试试。

杰克此前随妻子来过中国几次,当时绑定移动支付流程有些复杂,他只得作罢,每次都是由妻子支付。“绑完卡后,我在中国终于可以自己出门支付消费了,这里的商店基本都接受移动支付,现在出门只需要带一部手机就行。”

杰克的体验,源于中国近年来接连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提高入境游客使用境外银行卡及各类电子支付方式便捷程度以及外币兑换便利性。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在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等方面提出要求。

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导下,自2023年以来,支付宝、财付通携手商业银行、清算机构、卡组织陆续落地系列优化举措,一方面推动“外卡内绑”,境外银行卡可绑定支付宝或微信在国内商户消费;另一方面支持“外包内用”,越来越多境外电子钱包可在国内使用。

目前,外国友人可以使用他们已有的境外手机号、银行卡号等,在华开通移动支付。中国银联已与近200个境外钱包进行互通,支持如K PLUS(泰国)、Naver Pay(韩国)、GoPayz(马来西亚)等境外钱包使用者在中国境内便捷消费。支付宝、财付通等已引进13个境外钱包,如Touch’n Go eWallet(马来西亚)、Kakao Pay(韩国)、HiPay(蒙古国)、Changi Pay(新加坡)等。此外,支付宝和微信外卡支付均已实现将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

注册和认证流程更加简化。以微信支付为例,境外用户首次开通使用时,可在仅绑定外卡的情况下,在一定额度内直接进行免认证小额支付。后续,用户可选择完善实名认证,提高交易额度。针对外国人姓名格式特点,微信支付支持多种格式兼容。当用户需要更改相关认证信息时,无需注销原有实名账户即可对主要信息进行修改,并支持通过客服、人脸验证等方式,进行快捷重置密码等安全操作。财付通在今年春节前夕推出分层核验方案,境外人士仅需提交简单的身份信息即可直接绑定外卡,在一定额度以内可在大多数生活场景支付。

更多细节服务在优化。3月18日,支付宝App试点上线多种语言翻译服务,从原有中英两种语言拓展至16种语言,翻译服务可以应用于支付宝App内的打车、订酒店、预订景点门票、乘坐公交车、汇率查询等场景。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境外来华游客使用的高频场景为重点,引入更多面向外籍用户的专属服务;同时扩大服务覆盖,接入更多卡组织和境外电子钱包,让更多外籍来华游客可以使用本国的电子钱包在中国境内扫码付款。

“中国的移动支付很方便,现在我已经习惯使用了,去餐厅、咖啡馆、超市都可以扫码支付,而且会实时显示汇率。”杰克说。

刷外卡取现金有了更多去处

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俄罗斯女孩惠仁来包養到全新启用的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咨询。来中国之前,她已经和预订的酒店提前确认,可以使用境外银行卡进行支付。初到中国,她对在更多地方能否使用境外银行卡支付十分关心。工作人员告诉她,现在北京很多酒店、景区、餐馆都可以刷外卡,还协助她汇兑了零钱。“我不用担心支付会遇到问题,对在中国的旅程很期待。”惠仁说。

由于中外支付习惯不同,一些外籍来华人员习惯使用银行卡或现金,支付时遇到一些不便。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介绍,外籍来华人员在华支付不便有3个难点:一是境外银行卡刷卡费率高于国内银行卡支付费率;二是受理境外银行卡的商户数量较少;三是商户有时候没有零钱找零。

多家银行加速拓展境外银行卡受理环境。目前,中国工商银行13万户商户外卡POS机均支持五大卡组织外卡消费,80万台POS机具备外卡收单功能;截至2月底,中国银行受理外卡商户数较今年初增长13%。

近日,中国银联联动产业各方启动“锦绣行动2024”,以“全域、全场景、全解决方案”为目标,将按照“30+X”模式,由产业各方联合推进。中国银联将率先投入30亿元资金,用于重点城市、重点场景的受理终端改造、标识布放、宣传推广等。在境外,中国银联在81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逾2.3亿张银联卡,35个国家和地区落包養網比較地近200个本地钱包,这些银联支付产品涵盖刷卡、扫码和取现等功能。境外人员可在本地申请银联卡,携带至中国境内使用ATM机取现或使用商户POS机刷卡。

针对外卡费率较高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正在指导支付清算协会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与维萨、万事达(Mastercard)等主要国际卡组织协商推动降低交易费率,以减少商户受理成本。

为实现现金兜底,外币兑换和现金服务水平也在提升。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将确保口岸、涉外酒店等重要场景具备5类外币兑换渠道中的至少一种。主要是有兑换标识的银行网点、支持使用境外银行卡提现的ATM机、银行授权的外币代兑机构、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还布置了一些自助兑换机,可以自助兑换外币。鼓励有条件的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和银行网点扩大外币兑换的币种供应。

目前,中国交通银行的现金类自助设备均支持外卡取现;具备结售汇资质的网点均可提供外币现钞兑换服务。交行已与全国多家酒店等涉外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代兑点业务。中信银行加大ATM机改造力度,增加受理维萨、万事达等境外银行卡的现金自助设备数量。在外币兑换方面,目前中信银行近1200家具备外汇业务资质的网点均可受理外籍来华人员外币兑入业务,并可向客户提供人民币小面额现钞。

协同健全便利支付链条

提升外籍人士支付便利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多种力量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多个部门提出改进措施。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将推动国家4A级以上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建立受理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对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馆等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景进行支付便利化升级。交通运输部提出,将推动丰富购票渠道,方便国内外人员持身份证、护照、外国人永居证等多种证件线上购票,并继续保留人工售票窗口、人工检票方式;积极推动国内主要网约车平台企业拓展支付渠道,一些企业为外籍人士提供“境外手机号注册+国际信用卡支付”的服务。商务部提出引导零售业等各类消费场所提供现金、银行卡、移动支付等多样化的支付方式,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支付需求。

各地在努力行动。北京市正在推动全市重点商圈、景点、公园、酒店等重要场景的外卡受理能力升级改造,并建立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两大机场共有银行网点5家,兑换特许机构网点7家,大兴机场还设置了微信刷掌支付录入设备。运行一个多月以来,示范区累计办理业务超过7万次。

上海市门户网站专门设立专题,汇总关于外籍人士支付的相关信息,方便用户在短时间内找到所需内容。点击网页,第一栏便是“如何像本地人一样支付”,包含英文版视频和文字解释,步骤清晰。上海市还部署推动三星级及以上酒店、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等场所开通外卡POS机,优化境外游客支付服务。

浙江省自2023年11月启动实施境外人员支付便利化工程,着力创建一批优质服务区,探索一批创新应用,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可受理境外个人移动支付的商户已达256万户。

支付环境不断优化,让很多外籍游客有了更好消费体验。来自摩洛哥的游客万明川,在入境中国时从ATM机上取了几百元人民币现金,但旅行中基本没用上,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使用移动支付,并搭配着刷了几次信用卡。他说:“这次旅程很完美,很短的时间里,我已经能像本地人一样支付了。在中国,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支付方式,而且这些支付方式都很方便。”

(叶子、彭训文、康杰、朱嘉乐、张岳怡、张淇参与采写)

记者手记查包養app:东北全面振兴,总书记布局一盘大棋_中国网

新华社哈尔滨9月12日电  题:记者手记:东北全面振兴,总书记布局一盘大棋

新华社记者林晖、黄玥

列车一进入广袤的东北大地,映入眼帘的便是连绵不绝的田畴沃野,黄绿交织、生机勃勃。好一片富饶的土地!

这片沃土,有辉煌的荣光。数不清的钢铁、煤炭、石油、粮食、木材,从白山黑水间源源不断输往全国;

这片沃土,也一度经历逆水行舟的艰辛。产业转型缓慢、要素成本偏高、市场活力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到黑龙江考察,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开一次部署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座谈会。

“今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在这个重要节点,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思路和举措,非常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开门见山。

参加这个会的有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负责同志,也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企业负责同志。上一次开关于东北振兴的座谈会是5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名称加入了“全面”二字,东北全面振兴,大手笔、大气魄,一定有大举措、大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来到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考察调研,为东北振兴把脉定向。真可谓知之深,爱之切,谋之及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任何一个地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明包養确自身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定位。

2018年那次座谈会,总书记为东北标定了发展方位: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五大安全,字字千钧。这次考察过程中,总书记再次强调,“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

考察第一站,来到祖国最北端,有“神州北极”之称的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

为什么来漠河?

总书记是这么说的:“我们国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包養平台推薦方,我都要走一走、看一看。前几年去了抚远,那是我们国家‘鸡冠’上的一角,这里是‘鸡冠’的另一角。今天到最北的地方来看一看,了却了一个心愿。”

秋日的漠河,色彩斑斓,层林尽染。总书记沿着木栈道走进漠河林场森林深处,不时赞叹这里良好的生态。有一百多年树龄的樟子松、落叶松高耸入云,林下灌木丛中生长着蓝莓、蔓越莓、杜鹃。

“地上地下都是宝。”总书记感叹。

栈道一侧,摆放着向总书记展示的大兴安岭“山珍”:黑木耳、山核桃、猴头菇、偃松塔、姬松茸、毛尖蘑、北五味子、黄芪……当地负责同志介绍,林场职工在养护森林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年人均收入能有5万多元。

“大兴安岭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要继续保护好。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总书记提出了明确要求。

大兴安岭所承载的生态安全屏障,让总书记念兹在兹。

总书记回忆起了30多年前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的那起特大森林火灾,仍是十分痛心。“咱们国家原来森林覆盖率低、底子薄,这些年拼命种树,人工造林世界第一,但禁不住火灾。一定要吸取教训,未‘火’绸缪,把防的工作做在前面。否则,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都将毁于一旦。”

对于东北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总书记有过精辟论述: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

此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到两个关键词。

其一,大局观。总书记列举了几个数据:东北粮食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商品粮占全国三分之一,调出量占全国40%。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无疑是东北的首要担当。

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国家历史上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我经常对东部地区领导干部讲,你们现在可以一心一意搞建设,别忘了吃的粮食是靠兄弟省市保障的。另一方面,不是说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之类的定位更重要,对于整个国家全局来说,粮食安全包養網 花園‘压舱石’的定位同样是光荣的、重要的。”

其二,辩证看。东北地区发展有优势也有短板,关键是立足自身优势,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

“哪些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哪些是可以攻坚克难解决的?不能像李逵挥斧乱砍那样,全是问题,而是包養網心得要冷静分析是怎么造成的,然后问题导向包養網解决问题。”

总书记举了几个例子:东北虽处边疆,但也是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人口数量虽然减少,但要看到人口素质比单讲数量更重要;进入老龄化,也可以发展银发事业、银发经济。

的确,辩证看,就能更加客观准确把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找到破题之道。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重温了“哈军工”的光荣历史、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风洞群、第一架高性能歼击机的试制、第一艘水翼快艇……

面对由“哈军工”开枝散叶而来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广大师生,总书记寄予厚望:“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建设新中国,就明确要抓教育、抓科技、抓人才。东北人才荟萃,要稳定人才队伍,培养青年人才,祖国的未来就靠你们去建设!”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科研机构众多。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背景下,东北的科教和产业优势,将有更多机会转化为发展优势。

走进漠河北极村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总书记指着门口的对联朗声读道:“一帆风顺平安宅,万事如意幸福家。”

“横批是:福气临门!”史瑞娟兴奋地接过话茬。

这是老百姓的念想期盼,亦是人民领袖的深情牵挂。东北振兴的落脚点,正是人民生活、民生福祉的改善。

“这里虽然是我国最北、最边远的地方,但生活并不落后。目前建设情况、人民群众生活情况都比较好,我心里感到很踏实。”能听出总书记话里的欣慰之情。

“你们这里的优势是旅游,要把生态优势和地理优势结合起来。”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群众,把乡村建设得更好、把生态保护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三天的黑龙江之行,东北人民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强大信心,给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

“缺什么,都不能缺信心。”总书记勉励大家,“信心就是黄金。当年开发东北多么困难,闯关东这些前辈怎么过来的?北大荒怎么开垦出来?就是靠信心、靠信念。”

哈尔滨的一句口号,透露出东北人民的雄心壮志:冰城再领时代潮,春风消雪润沃土,重振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