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查甜心寶貝包養網文章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12月12日,在赴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开启携手包養網迈向现代化的新篇章》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开启携手迈向现代化的新篇章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应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和越南国家主席武文赏邀请,我即将对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来第三次踏上越南这片美丽的土地,感到十分亲切,就像到亲戚和邻居家串门一样。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命运与共。毛泽东、胡志明等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怀着共同理想信念相交相知,携手缔造了“同志加兄弟”的中越传统友谊。在追求各自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进程中,我们团结一心、相互支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我们互学互鉴、拓展合作,共同书写了中越友好历史篇章。

今年是中越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越两党两国共守和平安宁,共谋发展合作,共创繁荣富强,走出一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大道。

我们坚持以信相交。两党两国高层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今年,我同阮富仲总书记密切互动,共同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擘画新时代中越关系蓝图,推动中越关系确立新定位、迈入新阶段。我先后会见了赴华访问或出席会议的国家主席武文赏、政府包養总理范明政、越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张氏梅同志。双方召开了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两党理论研讨会、两国公安部合作打击犯罪会议等机制会议。各部门各地方合作更趋密切。

我们坚持以利相融。中国长期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和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应中方邀请,越南领导人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越南输华的果蔬等农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中国出口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有力支持了越南制造业发展。中国企业承建了河内轻轨2号线,这是越南首条城市轻轨项目,累计载客近2000万人次,为河内市民出行带来便利。中越国际班列开行,智慧口岸启动建设,陆地边界口岸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中国企业在越南建成海外最大的光伏产业集群,投资建设的光伏和风能电站为越南的能源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河内、芹苴等地投资建设多个垃圾发电项目。

我们坚持以谊相亲。今年以来,两国人员往来迅速恢复,前10个月中国赴越游客超过130万人次,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成功试运营。中国全国政协和越南祖国阵线中央暨边境省份友好交流活动、中越边民大联欢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国传统经典名著在越南家喻户晓,中国当代影视作品也深受越南民众喜爱。越南流行歌曲火爆中国社交媒体,越南歌手在中国综艺节目中收获大批中国“粉丝”。日益密切的人文交流就像蜿蜒流淌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中越友好交往的奔涌长河。

我们坚持以诚相待。两国都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和平合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给予支持,在国际和地区合作机制中保持密切配合。越方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支持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支持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今年是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10周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从亚洲做起。中国有首耳熟能详的歌这样唱道,“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这反映出中国民众心中朴素的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周边是搬不走的邻居,成就邻居就是帮助自己。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愿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同周边国家一道打造命运共同体,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越南同中国有着“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中国党和政府始终将发展中越关系视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衷心希望两国不忘传统友好初心,牢记共同理想使命,携手走好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

——保持战略沟通,夯实中越命运共同体政治基础。双方要继续保持高层战略沟通,确保中越关系这条航船劈波斩浪、稳步向前。双方要坚定支持包養網对方走好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共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交流,共同抵御外部风险挑战,确保各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行稳致远。

——发挥互补优势,强化中越命运共同体合作基础。中国正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越南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双方要充分发挥地缘相近、产业互补优势,加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战略对接合作,不断拓展在互联互通、国企改革、绿色能源、关键矿产等领域合作,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更多惠及两国人民。

——加强友好交流,筑牢中越命运共同体民意基础。远亲不如近邻。中越关系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加大友好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中越央媒、智库、文旅、出版机构、广播影视等部门对口交流机制效能,深化中文教育、职业教育、体育、卫生等合作,办好中越人民论坛、青年友好会见等系列品牌活动,增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相互了解和感情。两国要增开更多直航航班,中国将鼓励更多中国游客来到越南观光旅游,感受越包養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妥善管控分歧,扩大中越命运共同体共识基础。双方要落实两党两国领导人共识,妥善管控海上分歧,共同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双方要着眼两国人民长远福祉,坚持互利共赢,积极推进合作,为营造各自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实现地区长治久安作出应有努力。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仍在加速演进,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上升,地区和平和发展面临较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亚洲站在悠久文明的历史根基上,正迎来发展振兴的重要关口。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亚洲地区的未来,掌握在亚洲人民自己手中。10年来,亚洲人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共同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弘扬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的亚洲价值观,才能融入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潮流;只有坚持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循环畅通升级,为亚洲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只有积极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把本国发展寓于各国共同发展之中,才能共同建成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无论世界如何沧桑巨变,中国坚持走人间正道。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将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将保持周边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方针,同时赋予亲诚惠容包養網理念新的内涵,让中国式现代化更多惠及周边,共同推动亚洲现代化进程,为包括越南在内的亚洲国家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我相信,中越两国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将吸引更多国家投身于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为亚洲长足发展和睦邻友好提供更多正能量,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守护中欧班列的“女飞人”_查包養經驗中国网

包養行情

1月12日,在重庆兴隆场编组站15号灯桥上,母思琪(左)使用对讲机通知地面配合人员控制电源试验灯具。

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的兴隆场编组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作为重庆铁路枢纽的“心脏”,这里承担了中欧国际班列的列车解体、编组任务。

“00后”女孩何雪和母思琪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供电段兴隆场电力工区的两名电力线路工。每个夜晚,她包養網包養網和工友背负数公斤重的工具材料,从地面沿着近70度的爬梯攀包養網 花園上22米高的电塔和17米高的灯桥,对这里的5000余盏灯进行巡检维修,确保编组站场的照明安全。

这群守护中欧班列的年轻“女飞人”,用他们的坚守将光照亮编组站场内的每一寸钢轨,守护着每一趟从这里驶出的中欧班列。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包養

推动“中国-斯里兰卡联合查包養心得科教中心”高质量发展_中国网

践行“一带一路”新发展理念 推动“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新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科教合作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两任斯里兰卡总统的见证下,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高教部、城市规划与供水部先后于2014年和2015年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简称“中-斯中心”),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防灾减灾、水环境与安全供水、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包養中国科学院已资助中斯合作项目近20项,10余家研究所陆续参与对斯合作。中-斯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斯里兰卡研究生,累计招收培养研究生100余人。通过国际人才交流计划,资助20余名斯里兰卡籍专家来华开展合作研究。面向斯里兰卡海洋、水务、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开展实用性短期培训及课程教学,累计培训逾1000人次。通过搭建平台、国际合作项目、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式,中-斯中心为促进中斯两国民心相通、可持续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在2016年4月和2023年10月,中-斯中心的工作先后2次被列入两国联合声明。

中国-斯里兰卡科教合作需求

斯里兰卡是南亚次大陆南端的印度洋岛国,地理位置关键。位于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之间,是东西方贸易交通航线必经之路上的最重要补给点之一,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斯里兰卡科技基础落后、人才匮乏,海洋热带风暴、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经历了2004年印度洋海啸、2019年暴恐事件和2022年经济危机包養網后,对我国的科技合作需求日益强烈。

斯里兰卡长期关注海洋防灾减灾和环境保障。该国附近海域是印度洋热带物质和能量交换强烈的区域,是南亚季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影响到我国的降水和气候变化。但由于斯里兰卡在海洋研究方面的不足,对海洋防灾减灾的主要方面,如海洋环境水文气象要素的特征规律、红树林消浪机制等缺乏深入认识,以及海洋环境预报能力不足,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和汉班托塔港是“一带一路”重点工程、旗舰项目,对海洋环境保障有强烈需求。

斯里兰卡近年也逐渐认识到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大约2%的海岸线为珊瑚礁分布区,珊瑚礁类型主要为岸礁,已知珊瑚289种;但1998年的高温造成了珊瑚大量死亡,部分区域甚至死亡率高达100%。斯方专家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30年里,斯里兰卡东岸珊瑚礁可能减少5.54%,西岸珊瑚礁可能减少17.76%,其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形势极为严峻。同时,斯里兰卡海参、鱼类、虾蟹等养殖品种的育苗育种技术和红树林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缺乏。作为世界著名的观鲸圣地,其对鲸类生态系统、种群变化、迁徙规律、栖息地环境要素等都认识不足,存在未知风险。

此外,斯里兰卡中北部长期受到不明原因慢性肾病(CKDu)困扰,患者多达40万人,多是男性劳动力。该疾病与饮用水和水环境相关,长期困扰斯里兰卡中部地区,被其历届政府关注。中-斯中心希望通过安全供水技术来解决饮用水和水环境问题。

目前,斯里兰卡刚经历了经济危机,处于经济虚弱期,亟须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经济恢复。斯里兰卡有关机构不断表达与中国科学院加强合作的愿望,包括海洋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已与斯里兰卡高教部、供水部等部委签订部级协议(含合作备忘录)8项,其他各类合作协议30余项。

中-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成果进展

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新发展理念是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推动中-斯中心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并有新的突破,在国际科教合作中取得新实效。

根据中斯双方的合作计划,中国科学院依托中-斯中心平台,建设斯里兰卡及其周边海域海洋环境观测网络和数值预报系统研发平台,开展生态系统调查及饮用水安全与水环境研究与技术示范,开展联合水下考古,研发防腐蚀材料和技术。这些合作提高了斯方的风险管理和预测预报能力,为斯方了解本国水域生态资源本底情况提供科技支撑,为绿色生态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提高了斯里兰卡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了中斯双方的科技考古成果的交流和文化纽带;这不但促进了民心相通、合作共赢,还为有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进展

创新安全发展,初步建成海洋立体观测网络,搭建海洋预报系统,服务斯里兰卡防灾减灾

在观测网络建设方面,中-斯中心针对季风气候背景下海气相互作用引发的热带风暴、暴雨等灾害,与斯方自2012年开始在斯里兰卡建设近海海洋环境观测网络;采取陆基、近海与远海观测相结合、时间序列观测与航次大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斯里兰卡建设了多个观测站点,实现海洋大气边界层、季风环流与近海海洋环境要素的长期、稳定和有效观测。该观测网络获得的数据由中斯双方共享,这为开展斯里兰卡海洋灾害预报与成因机制研究、工程环境保障和环境生态研究等提供观测资料支持。该观测网络为斯里兰卡加强对季风气候与海洋天气环境的认识,提高各有关机构的管理能力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与设施基础。

在预测预报系统建设方面,搭建的“斯里兰卡海洋环境预测预报系统”已经在斯里兰卡卢胡纳大学实时运行,并发布给海洋、渔业、环境等有关部门,为渔民、工程、海事活动等提供海洋环境数据保障。随着斯方需求不断提升,对该系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据斯里兰卡卢胡纳大学初步评估反馈,预测预报系统使斯里兰卡显著地降低了人员、财产损失;经常查收预报预警信息的当地渔民都知道包養,这是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大学合作开发的预报系统,是科技合作造福民生的范例。该系统还在2020年9月斯里兰卡东部油轮起火、2021年5月科伦坡附近货轮爆炸等应急事件中,及时向斯方发布预报信息,助力应急事件处置,得到了斯方政府部门的感谢,并被当地媒体积极报道。

绿色共享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特色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方面,中-斯中心不但为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环境监测预报的服务功能,而且在珊瑚礁、红树林、鲸类等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开展了资源调查、保护育种等多方面工作。2023年初,在科伦坡港口城附近发现珊瑚,中-斯中心马上开展联合调查研究,确认了这一新的珊瑚分布点;通过对数十种珊瑚和珊瑚礁鱼类等生物进行分析,发现珊瑚种类超过30种,珊瑚密度可达到60个/平方米,鱼类超过80种,这个新生的珊瑚分布点构建了人工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新热点,此时发现新生珊瑚具有重要意义。近30年来,斯里兰卡海域珊瑚因全球气候变化逐年减少。在其后举办的中国-斯里兰卡珊瑚礁生态联合研讨会上,各国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斯里兰卡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事件,斯里兰卡急需引入生态保护技术。中-斯中心已陆续与斯里兰卡科研机构开展珊瑚礁生态系统联合研究及生态保护技术应用。大量热心民众和网络直播爱好者被新生珊瑚分布区和联合研讨会所吸引,并对中斯联合开展珊瑚保护研究表达了热情的支持。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该合作有望成为中斯“一带一路”海洋经济与生态文明共建的典范。

在海洋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中-斯中心与斯里兰卡海洋研究机构合作,达成了合作共识。斯里兰卡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鲸类栖息地,种类较多,并存在季节性迁徙的生活规律;观鲸活动也是斯里兰卡的重要旅游项目。中斯合作双方已制定了下一步考察研究方案,以助力鲸类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中斯双方还在红树林资源调查、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得到了斯方高度肯定,显著提高了斯方对红树林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协调开放共享发展,联合开展水环境与水技术研究示范

斯里兰卡中北部不明原因慢性肾病(CKDu)的致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晰,历届政府对饮用水安全问题十分重视。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国家供排水委员会、佩拉德尼亚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展水环境与水技术研究示范项目,以提升斯里兰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能力,也促进了我国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走出去”发展。

在安全供水与水环境研究方面,通过病区现场调查和动物实验,精细刻画了CKDu病区地下水水质地图,发现地下水中高浓度氟、钙离子的共存和高温的联合作用可能是导致肾病的重要原因;通过识别斯里兰卡旱区不同存储阶段雨水中的典型污染物,确定后续净化工艺的关键技术指标;构建了斯里兰卡CKDu高发地区供水管理平台方案,为斯里兰卡制定全国供排水设施建设规划和水资源管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援助;调查了斯里兰卡全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情况,为当地政府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方案;调查斯里兰卡岩石土壤与地下水的地球化学元素组成,为斯里兰卡地下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处理技术方面,3套地下水处理示范设备在斯里兰卡CKDu病区稳定运行,持续为周边数千居民和1000多名学生提供安全的饮用水;面向CKDu病区安全供水的4套大型设备和数十套小型设备已于2022年底启用。基于先进仪器设备,运行团队已经完成水质参数测试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现已可以向斯里兰卡及南亚地区提供近300个水质参数的测试服务。开发了电絮凝—沉淀—过滤—紫外消毒净水工艺,该工艺无需外加水处理药剂,解决了农村供水运维繁琐、水质稳定性差的难题;并集成开发出研发的新型易维护装配式饮用水厂,在斯里兰卡中部省梅提哈卡村交付启用,解决了这个偏远山区的村民长期直接饮用简单过滤的地表河水问题。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斯里兰卡供水部国务部长及当地村民共同出席启用仪式,新的水处理设备还将陆续在斯应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为改善当地的供水状况作出了实质性贡献。特别是太阳能净水设备,为缺电地区的村民带来了极大方便,因此每次中方科研人员回访时都会受到当地村民特别热情的接待,深切感受到民心所向。

能力建设共享发展,联合培养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院通过“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联盟(ANSO)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奖学金等资助计划支持斯里兰卡留学生来华攻读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中-斯中心已招收斯里兰卡留学生100余名,并成功开办了“海洋环境科学斯里兰卡硕士班”。斯里兰卡留学生大多在华学习表现优异。例如,硕士毕业生J. Bimali Koongolla获得“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国际毕业生”荣誉。多数斯里兰卡留学生积极回国工作,在单位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学成回国的Madhubhashini Makehelwala博士现已担任斯里兰卡供水部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常务副主任;她的第一作者论文荣获2023年斯里兰卡总统科学研究奖。毕业生集体在每年春节都会向中-斯中心和导师们发来祝福,并自觉积极筹办校友会活动。

中国科学院还推动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包括不同学科的培训班和访问学者合作等。牵头组织了多个“一带一路”科技培训班,如“一带一路”海岸带生态养殖与生物技术国际培训班、“一带一路”包養網青年科学家实验测试技术国际培训班、水与环境国际培训班等,斯里兰卡学员积极参加培训,取得热烈反响。7名斯里兰卡学者通过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PIFI)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来华访学合作,其中PIFI学者S. Malaviarachchi教授于2023年当选斯里兰卡科学院院士。

思考与建议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斯中心将充分激发潜力,让印度洋周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享科教合作高质量发展机遇。共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与技术应用示范,多学科交叉统筹,既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也是民心相通的合作项目。资助更多科学家来华访问学习包養和工作,培养更多科技人才,壮大中斯科教合作的队伍。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方式,既通过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提升当地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还能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等新型产业进入当地市场改进适用于当地的创新技术、输送相应的创新人才,实现互利共赢。推广科技创新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的合作模式、“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方式,发挥中斯科教合作的示范效应,吸引印度洋周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搭建区域性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我国在印度洋的大洋科考能力及中斯合作示范的优势,支撑各学科涉印度洋区域的国际科学计划。

(作者:姚景龙、张长生、罗耀、张镇秋,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陈海涛,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杨敏、魏源送、王亚炜、钟慧,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卫强,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斯里兰卡热带海洋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锚定“双碳”目标 助力乡村振兴_中查包養心得国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碳中和和碳减排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双碳”目标是指中国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旨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这一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发展模式要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转型,涉及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将“双碳”战略视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根本遵循,是对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乡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在实现这一目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乡村振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与“双碳”目标的实现密不可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要求“推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建设宜家宜业和美乡村”的政策方向,体现了国家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高度重视。旨在通过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锚定“双碳”目标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实现“双碳”目标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首先,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乡村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带来的碳排放问题亟待解决,而实现双碳目标则要求农村经济向着低碳、高效、绿色的方向转变。这意味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引入更多的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可以有效提高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包養網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其次,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双碳目标将通过减少污染排放、增强碳汇能力等措施,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这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乡村地区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乡村地区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场所,其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如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农村能源使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因此,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碳排放情况,尽可能降低农村的碳排放水平。其次,乡村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又使其具备较强的碳吸纳能力。广阔的耕地、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对于固定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森林等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其固碳能力更为突出。因此,要实现“双碳”目标,可以通过保护和恢复农村地区的生态系统,增强其碳吸纳能力,从而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

锚定“双碳”目标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

在农村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我国已经通过采用“一控两减三基本”等绿色包養发展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固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乡村振兴,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

第一,加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经营主体、产业结构的高质量转型。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构建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新增长引擎,提高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技术采纳度,使现代农业科技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减碳增汇的核心竞争力;在经营主体方面,重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产业结构方面,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通过发展农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需要强调的是,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命根子”,必须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合理规划包養網农业种植和畜牧业结构,切实遏制耕地“非粮化”趋势。

第二,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农业生态价值的实现是农业领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体现。农田、森林、草地和湿地等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可部分抵消工业碳排放。首先,重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森林生态系统在我国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固碳能力最强,可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其次,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推动生态系统管理,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保护和恢复海洋蓝色碳汇,重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再次,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探索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提高公众对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认知水平;着力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积极推进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推动我国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权益的市场化交易。最后,建立科学的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碳汇的动态变化。

第三,促进农业数字创新发展。数字技术将对建设农业强国产生明显的“乘数效应”。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深入实施“数商兴农”。一是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将数字技术嵌入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采用农业无人机应用,对农田进行高效监测和作业;发展农业物联网,将传感器、无线通讯和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实现实时监测和管理农作物、环境和设备。二是充分利用数字平台优势。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方面的决策支持;统筹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鼓励企业和组织发展数字化农业平台,为农民提供数字化的农业服务,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三是激活数据要素动能。用数字要素重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数字化农业产品销售,拓展数字化农业市场,支持农业产业链数字化升级;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农民、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第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实现“双碳”目标与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双向协同。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十四五”时期作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深入推进期,需将“双碳”目标融入环境治理的各环节。一方面,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排查和治理机制,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填埋,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另一方面,完善以“降碳”“贮碳”生态服务功能为导向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通过建立农村生态保护补偿基金、生态产业发展补贴等机制,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同时,增加绿色支持政策工具数量,强包養網價格化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罚力度。此外,还可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

第五,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鼓励社会广泛参与。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农民等多方参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政策导向,为包養網其提供必要支持和资源。另一方面,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应得到充分的参与和尊重,各级政府可通过开展民主议事和村民自治等方式,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从而有效地推动项目的实施。此外,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同等重要。它们不仅可以担任监督者的角色,促使政府更加负责地履行职责,还可以作为项目的合作伙伴,为项目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通过政府、农民、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为建设“宜家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新动力。

第六,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的协同推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度创新和管理优化尤为重要。首先,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确立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农村产业绿色化升级、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加强对农村地区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管理,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管理体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为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通过促进“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福祉双赢。然而,我国农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依然艰巨,需要持续努力。未来,应以上述举措为主攻方向,为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施 玮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黄森慰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在党的旗帜下奋斗强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查覓包養價格领导推进新时代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述评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题:在党的旗帜下奋斗强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进新时代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述评

新华社记者张汨汨 解放军报记者费士廷、李兵正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我军建设发展的关键,关系强军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加强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放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思考,放到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谋划——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聚焦备战打仗,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发生全面深刻变化,为强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深刻昭示——全面加强新时代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强国强军的必然要求。

这也是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关键之举——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人民军队坚定维护核心、坚决听党指挥,守住了根和魂

党的十八大之前一个时期,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情况比较突出,如果不彻底解决,不仅影响战斗力,而且事关党指挥枪这一重大政治原则。

2014年10月,党中央和习主席决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确立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带领全军重振政治纲纪、重整行装再出发,牢固立起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为新时代加强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行深远擘画。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把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这一制度在党章中确立下来。

2018年8月,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在北京召开。习主席鲜明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新时代人民军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根本的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围绕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出一系列政治设计和制度安排,取得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为我军实现伟大变革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听习主席指挥、对习主席负责、让习主席放心成为新时代人民军队鲜明特质。

在军队领导指挥体制上,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更好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

在军事政策制度上,体系构建军队党的建设制度规定,将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要求在重要法规中固化下来。

在推进工作落实上,建立完善请示报告、督促检查、信息服务三项机制,出台批示指示督办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监督问责等方面措施规定,推动军委主席负责制贯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22年金秋,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持续推进军委主席负责制贯彻落实的坚定意志。之后,中央军委相继印发《关于深化军委主席负责制贯彻落实的若干意见》、《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若干规定》,制定实施军委主席负责制学习教育规划,修订印发《军委主席负责制学习读本》,推动全军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全军各级把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最高政治要求来遵循、最高政治纪律来严守,坚持从新时代强军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感悟实践伟力,不断强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

心中有魂,脚下有根。陆军某部“大功三连”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育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淬炼忠诚和信仰,成为全军“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模范连”。

习主席来到该连看望慰问官兵时,勉励他们发扬优良传统,紧贴时代、紧贴实践、紧贴官兵,做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包養網头脑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打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政治根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改革强军主题教育活动、“维护核心、听从指挥”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等;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编印《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问答》等,举办少将以上军(警)官政治理论轮训班,狠抓中校以上军官学风,着力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广大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听党指挥。

古田再出发,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强领导下,全军坚持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查处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辉、张阳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全面彻底肃清其流毒影响;坚定不移整顿思想、整顿用人、整顿组织、整顿纪律,突出打好思想清理、组织清理两场硬仗,深入开展12个重大是非问题讨论辨析;推进政治整训常态化制度化,坚决查处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人和事……人民军队实现了思想上洗礼、组织上纯洁、政治上团结。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这是新时代广大官兵的共同心声,体现了全军部队坚定纯粹的信仰信念。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融入血脉、植入灵魂,成为高度自觉。

“军队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来展开,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增强剂和功放器”——

人民军队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使命职责之所在,也是军队党的建设的根本着眼点。

“全军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主席率中央军委一班人视察军委联指中心,表明新一届中央军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的鲜明态度。

从朱日和沙场阅兵,到南海海域海上阅兵;从开训动员大会发布训令,到深入部队视察调研……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习主席上军舰、乘战车、登战机,反复强调练兵备战,对备战打仗高度关切、倾注极大心血,以坚定步伐引领全军实战练兵之路。

——归正工作重心,立起鲜明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领导召开中央军委军事工作会议、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等,推动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思想立起来、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起来、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

各级党委坚决落实习主席关于备战打仗重要决策指示,坚持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要务,坚决把工作重心归正到备战打仗上来,一切为了提高战斗力的舆论导向、工作导向、用人导向、政策导向鲜明确立。

重构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出台《关于在党委领导工作中贯彻落实战斗力标准的意见》,推动各级党委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按战斗力标准统筹资源的运行机制,把人力物力财力向备战打仗聚焦。

——纠治和平积弊,聚力练兵备战

2014年,“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在全军掀起一场场思想风暴,围绕“战斗力标准是什么、战斗力现状怎么看、战斗力建设怎么办”,层层对照检查,人人全程参与,查找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推动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立起来落下去。

开展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以整风精神纠治备战打仗中的顽症痼疾;组织全军战备突击检查和部队整建制拉动,检验部队战备水平,暴露和祛除党委机关的和平病灶;加强军事训练监察,推动训风演风考风向战走实;抓好备战打仗专项巡视,重点检查党委议战议训、正副书记履行备战打仗第一责任和首长机关训练、领导干部组训督训落实情况……

一系列硬招实招精准点穴,各级党委一门心思想打仗、谋打仗、抓打仗,实现了问题积弊的深纠治、主责主业的真回归、打仗能力的新提升,在与强敌过招、应急应战中回答好“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拷问”。

——提升打仗本领,忠诚履行使命

认真落实《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作战纲要(试行)》,建立完善战区党委领导联合作战的制度机制,扎实开展实兵对抗演练、跨区基地化训练、使命课题训练、中外联演联训等演训活动,紧贴领导备战打仗实践强化党委战略谋划和指挥能力建设,锻造打仗型党委班子,培养打仗型领导干部。

各级指挥员进入指挥岗位、走进自己战位、走上练兵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砺气”、“强能”,谋划打仗、指挥打仗、带兵打仗本领显著增强。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大江南北座座练兵场,铁甲奔涌,战舰驰骋,战鹰呼啸,长剑引弓,全军精武强能热潮持续涌动,铺展开备战打仗的壮阔图景。

回望强军征途,人民军队聚焦主责主业、向战而行——紧紧扭住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根本指向,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纠治和平积弊,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

回望强军征途,人民军队强固制胜优势、不辱使命——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有效应对外部军事挑衅,震慑“台独”分裂行径,遂行边防斗争、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抗击疫情、维和护航、人道主义救援、国际军事合作等重大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

人民军队各级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不断增强,强军兴军的特有优势持续强固

江西永新,青山绿水间,一座雄伟的三湾改编纪念碑巍然矗立。碑顶上,一面镰刀锤头的红旗迎风飘展,一只遒劲有力的大手紧握钢枪,枪口直指苍穹。

96年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这里出发的人民军队,历经三湾改编的洗礼,依靠严密的党组织体系,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

人民军队一路走来,严密的党组织体系,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我军克服千难万险、战胜敌人的法宝。

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各级各类党组织的体系结构、类型设置、职能配置等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持抓好党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和关键,体系聚优、贯通发力强组织、强功能、强队伍,把人民军队凝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信仰共同体和无坚不摧的战斗集体。

——优化组织设置焕发新活力

适应军队体制编制调整,规范各级各类党组织职能定位、组成产生和主要任务,构建起与新的领导指挥体制相衔接、与新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相匹配、与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相融合的党组织体系——

军委机关部门党委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确保军委机关履行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职能;战区党委对辖区部队日常战备和军事行动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军兵种党委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在推进军兵种建设战略转型中发挥领导作用;战区军种党委加强工作统筹,履行作战指挥和建设管理双重职能;基层党组织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完善法规体系释放新效能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把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关于军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部署具体化,深入推进军队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出台《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支部)工作规定》、《军队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法规制度,修订《军队政治工作条例》,形成系统配套的党指挥枪制度体系。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2021年5月,200名少将以上军官分两批参加军队党的建设法规培训。以此为示范,各级采取上下联动、分级组织方式,系统加强新法规学习培训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跟进抓好督导检查,推动全面进入“新法规时间”。

——强化功能作用引领新发展

从高至云霄的“5592”哨所,到万里之外的亚丁湾护航舰船,再到抗疫一线的火神山医院,人民军队使命任务拓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就加强到哪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各级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适应部队使命任务新拓展、力量编成新变化、工作运行新状态,坚持抓组织强功能、抓高层带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强化,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不断增强。

中央军委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检视,深刻查摆剖析,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全军作出表率示范。各级紧紧跟上,从烧旺“熔炉”严起,真拉袖子、红脸出汗,弘扬认真和斗争精神……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明显增强。

军级以上高层党委在我军党的组织体系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全军突出政治标准和打仗能力选准配强高层党委班子,加强民主集中制经常性学习培训,完善落实党委议事决策规包養则和决策监督机制,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实际能力。

2022年3月开始,全军营连党委(支部)书记、科室党支部书记、预备役部队基层党组织书记3类示范培训接续举办,探索形成的“学讲研练考”培训模式为部队提供借鉴。各级按照全面锻造“三个过硬”基层要求,拓展运用全军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成果分级分类抓好管党务党能力强训,构建机关指导基层工作统筹协调制度,用好“双争”、“三大组织”联建联创等抓手释放自建活力,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实基础和支撑。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军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阔步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中,全军各级党组织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迸发出空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广大党员不怕牺牲、实干担当,攻克一个个难关,创造一个个奇迹,党旗在任务一线高高飘扬。

“要把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集聚矢志强军打赢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人民军队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堪当强军重任的人才方阵加速崛起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摆在强军事业发展突出位置,重振党管人才政治纲纪,立起为战育人鲜明导向,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布局,深化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推动人才领域开放融合,我军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始终保持我军人才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进入新时代,从首次提出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到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确保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支撑”;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到党的二十大部署“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持把人才强军纳入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战略布局一体运筹,鲜明提出军队好干部标准,从政治上培养、考察和使用人才,确保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

选人用人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指挥棒,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中央军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干部考评委员会,全方位考察识别、大范围交流使用干部,接续深化干部工作大检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纯洁高级干部队伍。各级党委加强对干部忠诚度鉴别和政治考察,刚性执行选人用人“八个坚持”、“十个严禁”、“凡提四必”,坚持注重基层、注重实干、注重官兵公认的导向,靠本事立身、凭能力进步蔚然成风。

——坚持为战育人,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

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决定》、《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军队军事职业教育条例(试行)》……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为战育人向更高水平迈进。

坚持打仗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加速锻造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超前预置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激励扶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复合培养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锚定制胜未来战争的“四类人才”建设按下快进键。

立足军事斗争准备实际,注重在重大军事行动和重大演训任务中培养和发现人才,走活应急应战紧缺人才培养和调剂补充路子,探索实施“人才+工程”和“人才特区”建设,建好蓄足打赢未来战争的“人才池”。全军官兵在壮阔军事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一批又一批优秀指战员走进火热的演训场、走向军事斗争准备一线。

——坚持改革创新,深层激发人才队伍动力活力

人员结构布局深度优化。大幅压减全军团级以上机关现役员额,精简服务保障等机构和人员;依托地方高校定向培养军士,订单式招收让专业对口率不断上升;走开文职人员岗位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路子,院士穿上“孔雀蓝”……我军加快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政策制度改革实现重大突破。以《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为标志的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制度取得实质进展,军士、义务兵、文职人员等制度改革一体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以及军队看望慰问和救济、军队疗养、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父母赡养补助、配偶荣誉金、军人及军队相关人员医疗待遇保障等一大批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汇聚起献身国防、矢志强军的激情干劲。

人民军队昂首阔步,人才强军号角催征,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入脑入心,一项项新思路新举措接续推出,一个个现实矛盾难题逐一破解,一条条爱兵惠兵之策提振军心,人才强军之道越拓越宽,官兵成才之路越走越广。

“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深入推进我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新风正气不断上扬

作风优良才能锻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扭住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不放松,带领全军持续正风气、严规矩、惩贪腐,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组合拳”,推动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锻造。

展现新气象新面貌——全军上下从严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整改整肃,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力回归,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立起了人民军队好样子。

——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

“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对军队来说,就要从军委做起”。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央军委制定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贯彻执行,为全军改进作风立起标杆。

紧紧扭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依法依规履职用权、落实待遇规定、规范社会交往、管住管好家属子女等事项的制约和监督,督促守好思想防线、用权底线、法纪红线、家风界线,以“关键少数”影响带动“绝大多数”。

深入开展“八个专项清理整治”,深化拓展基层风气监察联系点工作,深挖严治违规喝酒、请吃吃请、网上收礼送礼等不良风气……推动纠治“四风”由集中整顿向常态化体系治理转变,车轮上的腐败、住房上的特权、舌尖上的浪费得到有效治理,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

党中央和习主席以坚定的决心意志,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永远吹冲锋号,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守“贪污受贿3万元以上一律移送司法”法纪红线,受贿行贿一起查,“老虎”、“苍蝇”一起打,大力纠治官兵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纵深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整肃治理,深挖重处啃食战斗力的“硕鼠”、“蛀虫”,形成全领域、全方位、全时段高压严治态势。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深入开展军队干部反腐败教育,健全完善理论灌输、文化润塑、案例警示相结合的思想教育体系,常态抓好党性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根本性转变。

——坚持以体系治理纯正生态

正风肃纪反腐,从治标到治本,再向治理跨越,靠决心意志、果断举措打攻坚战,更需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打持久战。

制定修订《中央军委巡视工作条例》、《军队实施党内监督的规定》、《军队党的问责工作规定》等党纪条规,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权力制约监管制度体系构建,为权力套上管束之笼。

督导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包養網行业部门廉政主管责任,牵住党委主体责任“牛鼻子”,探索可查可比的评价指标,上下贯通拧紧责任螺丝、消除梗阻堵点、传导压力压势;纪检、巡视、审计“三把利剑”联动发力,实现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拓展军地融合监督成效,巩固深化军内联合监督,构筑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的监督执纪大网。

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运用巡视巡察、派驻监督、作风督查、交叉检查、专项整治等手段,严格执行军规军纪,持续扎实推进部队风纪整改,用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

战鼓激越高昂,步履铿锵坚定,人民军队正风肃纪反腐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标本兼治综合效能不断增强,部队新风正气充盈、面貌一新。

历史的启迪、时代的昭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新征程是充包養網 花園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人民军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全面加强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精神状态激发出来,把奋进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包養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一观察 |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5点重要要求_中国查包養網网

2月4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京召开,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充分肯定了主包養题教育取得的成效,审议了主题教育总结报告和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

这次主题教育为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积累了新经验,主要包括: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服务中心任务、力戒形式主义、以上率下示范引领等。

主题教育收官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引导全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强调要做到“五个持续”:

——持续加强理论武装

这次主题教育以“学思想”打头。

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这次,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指导党员干部“通过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

学之愈深,方能知之愈明、信之愈坚、行之愈笃。

近日,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学理论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深化的过程”,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学无止境,学贵有恒。

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思想”作为一生的必修课,固本培元、凝心铸魂,进一步打牢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持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取得新胜利。

——持续推动解决问题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这次主题教育从一开始就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盯着问题改。

总书记充分肯定这次主题教育在解决问题上的成效,指出全党在“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方面,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明显成效。

迎难而上,直面问题、直击矛盾。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调查研究12个方面重点内容,每个方面都是重点问题、具体问题或老大难问题。

发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精神,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一项一项制定整改措施”。

有些问题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解决了,有些问题是“硬骨头”,但不能望而生畏、裹足不前,必须要做,要向前推进。

通过这次主题教育,全党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继续抓好整改整治、建章立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持续改进作风

通过党内集中教育整顿和端正党的作风,是我们党从历史和实践中获得的一条宝贵经验。

这次主题教育,就是一次党性党风党纪的集中教育。

主题教育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勉励他们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就防止形式主义、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在总书记引领推动下,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扎实开展。

以严肃教育纯洁思想,以严格整顿纯洁组织。全党提振了干事创业精气神,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时有发生、防不胜防,要持续抓、反复抓。”

总书记将改进作风作为巩包養網比較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要求大兴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在全党组织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释放了驰而不息正作风、治歪风、树新风的鲜明信号。

——持续夯实基层基础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

这次主题教育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第二批更加注重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引导全党紧紧抓住强基固本这一重要任务。

2023年10月11日,在江西考察时,总书记强调,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

11月10日,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

下一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包養求,全党着力建好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筑牢党的领导和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

——持续抓好落实

大道包養至简,实干为要。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落实”,引导广大党员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不断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收官之际,总书记再次聚焦“落实”,明确提出要“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更好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包養網(党组)要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起主体责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全党着力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策划:霍小光

主笔:丁小溪、高蕾

统筹:黄全权、杨维汉、王绚、朱基钗

视觉 | 编辑:郝晓静、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查覓包養價格茶叶富侗乡_中国网

包養

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包養八江镇布央村,村民在春茶开采仪式上采茶(3月14日摄)。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自然环境优越,茶叶种植历史和侗族打油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导特色产业。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茶产业,不断提升三江茶叶品牌,推包養網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包養網21.5万亩,干茶年产量1.99万吨,综合年产值86亿元。

新华社记者 黄孝包養網邦 摄

  

新华全媒+丨河南:传统产业向“新查包養網站”而行_中国网

包養網

这是卫华包養集团成品库(3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位于河南长垣的卫华集包養团着力研发起重机的电气防摇摆和数字孪生等技术,推动产品不断迭代更新,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河南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批传统领域的企业正在用新技术提质增效,包養網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向“新”而行。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包養   

新华全媒+丨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查包養網心得新生活_中国网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3年包養網價格12月22日,吉雪在安顺市西包養網比較秀区启包養行情新学校的课堂上听课;下图为2018年4月23日,吉雪跟小朋友们在安置点的新包養幼儿园里玩玩具。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包養網心得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查包養網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_中国网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 金晴中: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现在开始,大会新闻中心邀请6位来自教育、医疗、文化、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回答大家的提问。

现在,请第一组代表。

2024-03-11 14:00:30

金晴中:

两位代表分别是,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社区经理钱海军代表。

2024-03-11 14:01:01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社区经理 钱海军:

大家好。

2024-03-11 14:01:20

金晴中:

甘肃积石山县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马秀英代表。

2024-03-11 14:01:53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积石山县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马秀英:

大家好。

2024-03-11 14:02:17

金晴中:

谢谢,现在请大家开始提问。

2024-03-11 14:02:55

浙江日报潮新闻记者:

我们想把这个问题提给钱海军。您是一名电力工作者,也是公益达人,我看许多人称您为“点灯人”,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是如何为大家点亮“千户万灯”、为大家办实事的?谢谢。

2024-03-11 14:11:37

钱海军:

谢谢你的提问。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代表团的钱海军,是国网浙江慈溪供电公司一名基层的社区客户经理。今年是我从事电力的33年,也是做公益慈善的第25个年头。有人问我,是什么支撑我扎根一线?我的回答从来没有变,就是用专业的技术去帮助别人,让爱流动起来,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

我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城市里总有一些老房子,住在里面的老人,有些是没有子女的,有些是子女不在身边,还有残疾人家庭。假如灯泡不亮了、电路跳闸了,谁来解决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走在老百姓需要的地方,我就制作了500张名片,分发给那些有需要的群众,用行动去告诉他们,爱是不会变老的,电力服务会越来越好。

我在服务过程中,还发现残疾人家庭的照明线路存在着安全隐患,这个比例有点高,接近40%。面对这些大量的改造需求,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就成立了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开展“千户万灯”服务。

走千户、修万灯、暖人心。我们的足迹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走过了西藏、吉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区,行程有23万余公里,服务7万多人。看到亮堂堂的家,看到他们满足的笑脸,我包養網们内心是非常开心的。

我发现,有些地方乡村电工人员很稀缺,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在西藏、四川推进“乡村电工”培养计划,让年轻人学一门技能,扎根乡村,服务建设包養家乡。

这几年,我所在的单位在城市、农村、工业园区全面推进电力社区服务,我们还与人民法院、民政局、教育局、街道社区、工业园区等聚焦群众需求,一起推进社会治理工作。

这几年,党、国家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身份,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会代表,我想扛起这份责任,我想呼吁更多的人奉献爱心,让微光成炬,去灯暖万家。

明年,“千户万灯”品牌将满十年,我也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走遍祖国的山河,我想把这个温暖传给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我会拎着工具箱走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我想用微薄的力量去点亮一盏盏温暖的灯。

可能,走着,走着,我也会变老。那也没关系,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谢谢。

2024-03-11 14:12:16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想请问马秀英代表。您是来自甘肃的积石山,积石山在去年发生了6.2级地震,您在一线参与救援,现在回想起来,您最难忘的是什么呢?谢谢。

2024-03-11 14:13:05

马秀英:

感谢您的提问。大家好,我叫马秀英,来自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是一名保安族医务工作者。

2023年12月18日深夜,一阵剧烈的摇晃把我从睡梦中摇醒,我猛然意识到这是发生地震了!我拉着孩子急忙躲到卫生间,揪着的心还未恢复平静,就接到医院紧急集结的通知,匆忙套了件棉衣,立即赶往医院。

三九天的积石山寒风刺骨,又是高海拔地区,穿着羽绒服也还是冻得瑟瑟发抖,但是我所在的积石山县人民医院600多名医务人员在震后半小时迅速到岗投入救治。地震导致断电,院区也有受损,再加上余震频繁,我和同事们顾不上多想,大家用手机照明,安置患者、抢救伤员、转运重症,两小时后,电力抢通,救治工作更加高效运转起来。

我接诊的伤员中,有一个叫小雅楠的小女孩,送来时头部受伤,满脸是血、浑身是土,我抱着孩子以最快速度做完检查,又抓紧清创缝合。整个过程中,小雅楠紧紧抓着我的胳膊,我一边处理伤口,一边给她讲故事安抚,原本满眼无助的孩子,在我怀里渐渐睡着了,我轻轻放下,转身去忙碌。经过精心治疗,孩子很快康复,出院那天,小雅楠看到我非常开心,跑过来抱着我说:“谢谢您阿姨,等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医生”,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地震后的夜以继日都是值得的。“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就是对我和同事们最好的肯定。

那些天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我至今难忘。刚刚通车的临大高速有非常多的车,来自各方的救援力量陆续抵达,迷彩绿、消防橙、警察蓝、志愿红,绘就了抗震救灾的最美色彩。天还没亮,受损的道路抢通了!中央储备来了、省内救援来了、各地物资来了,帐篷搭起来了、热腾腾的牛肉面也出锅了。

灾害无情,人有情,大灾大难面前,伟大的祖国是最坚强的后盾。危难时刻,见证的是同时间赛跑、与严寒抗争的“中国速度”;凝聚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我看到,震后15小时完成全面搜救工作,震后9小时受灾群众吃到热饭,10小时打通干线公路,17小时通信全面恢复,19小时电网全面恢复,3天内完成帐篷临时应急安置,10天内完成固定板房过渡安置。就在半个月前,积石山县101所地震受损学校如期开学。作为一名抗震救灾的亲历者,我为能生活在这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

患难相恤,积石成山。积石山从地震废墟中坚强地站包養了起来。春满陇原、苦尽甘来。积石山的这个春天定将生机无限。谢谢大家!

2024-03-11 14:13:24

金晴中:

谢谢两位代表,谢谢。现在请第二组代表。

两位代表分别是,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主席研究员于集华代表。

2024-03-11 14:13:50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主席研究员 于集华:

大家好。

2024-03-11 14:14:10

金晴中:

西藏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扎西江村代表。

2024-03-11 14:14:42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 扎西江村:

大家好。

2024-03-11 14:14:55

金晴中:

谢谢,现在请大家开始提问。

2024-03-11 14:15:27

中国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于集华代表。瓷器广受欢迎,但也面临许多竞争。您来自陶瓷之都景德镇,请问在您看来,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传承陶瓷文化,同时又做到创新发展?谢谢。

2024-03-11 14:27:41

于集华:

我是来自江西代表团的于集华,是景德镇一个陶瓷手艺人。我8岁开始随祖父学艺,主要是刷花工艺、分水工艺,再有青花分水肌理纹效果。可能记者朋友都知道,景德镇有一种瓷器叫珐琅彩,珐琅彩当时由于原料稀缺,价格昂贵,在皇宫里面使用。景德镇的传说,“十件粉彩不如一件斗彩,十件斗彩不如一件珐琅彩”,我们通过多年努力,研制出新技术,把现代的珐琅瓷做出了跟原来一样的效果。现如今,这种珐琅瓷已经能够进入平常百姓家了。

谈到陶瓷“走出去”,我们的瓷器还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我是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2020年向有关部门提出设立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的建议,当年就得到答复,第二年成功挂牌,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为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我作为一名手艺人,一定要创作出更多、更优、更美的作品,弘扬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谢谢。

2024-03-11 14:28:02

人民日报记者:

我想提问扎西江村代表。您是珞巴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基层干部,能否请您给我们分享一下您独特的故事?谢谢。

2024-03-11 14:28:51

扎西江村:

谢谢。大家好,我叫扎西江村,来自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珞巴族,目前是担任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的乡长,我们斗玉珞巴民族乡是一个边境乡,可以这样说,我们那里山高路远。我清晰地记得,2018年我第一次从拉萨赶到乡里,足足用了9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这次到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从乡里到拉萨,走同样的路线只用了5个多小时的时间。道路交通的发展,让基层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出行的方便,也为我们边疆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条件。如今,219国道就从我们家门口穿过,我们斗玉、玉麦、扎日等边境乡镇已经成为各地游客的打卡点,我们的乡亲们开起了民宿、餐饮店,吃上了旅游饭。

说到这里,我还要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我们斗玉乡的珞巴民族历史文化展览馆已经建成,马上就要开馆了。西藏现有的3个珞巴民族乡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展厅。我们珞巴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的服饰,我们的始祖传说《阿巴达尼》纳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所穿的这套服饰就是我们珞巴族众多服饰之一。在中华民族大花园中,我们就像一朵美丽盛开的珞巴之花,而民族团结更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融入到了每一个人的血脉当中。

曾经,我们珞巴族是以刀耕火种,狩猎为生的,如今大家越来越觉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要保护好自己美丽的家园。现在的野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马鹿、麂鹿、岩羊、猴子、狐狸等平时很难见到的野生动物,它们有时候会跑到我们的村庄周围东逛西逛,有时候会跑到我们的田间地头品尝我们的青稞小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可以说随处可见。

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我们珞巴民族的群众腰包也鼓起来了,以我们乡斗玉村的脱贫白玛卓嘎一家为例,他们一家三口人,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商店,妹妹也学上了挖掘机技术,靠党的好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把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23年,他们一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如今的斗玉,水电路全通,随着网络设施的全面覆盖,我们这个地处偏僻的小乡村,也能和全国人民实现互联、互通。

我们西藏有这么一句谚语:“幸福与否在双手,温暖与否看太阳”,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我们将继续铆足干劲,开拓进取,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西藏篇章。在此也诚挚欢迎各位到西藏,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高原的独特文化。谢谢大家。

2024-03-11 14:29:10

金晴中:

谢谢两位代表,谢谢。现在请第三组代表,两位代表分别是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旭代表。

2024-03-11 14:29:29

全国人大代表、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王旭:

大家好。

2024-03-11 14:29:45

金晴中:

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代表。

2024-03-11 14:30:00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松:

大家好。

2024-03-11 14:30:12

金晴中:

谢谢,现在请大家开始提问。

2024-03-11 14:30:28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我想把问题提给王旭代表。王代表您好,我们注意到您是来自教育行业,作为一名老师,您培养过很多的孩子,这么多年以来,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学生?还有,您是一名校长,想必很多家长会经常跟您咨询该如何缓解教育焦虑的问题,您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当中是如何理解和看待教育的?谢谢。

2024-03-11 14:39:12

王旭: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是来自湖南长沙雅礼中学的王旭。在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深刻感受到,教育是培育希望的事业,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2016年,我接待了一位只有11岁的小男生,他很小的时候因为车祸而高位截瘫,有一天,他坐在妈妈推着他的轮椅上,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他说,老师,我想来你们学校上学。看着他坐在轮椅上的模样,因为高位截瘫,我说孩子,你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吗?他说,我能。说完之后,他双手猛地一拍轮椅,“噌”地一下,就蹦到了地上,双手着地,一前一后用力向前划着,用力往前走。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和我的同事们非常敬佩这个孩子,也相信孩子。初高中6年,他积极向上、乐观坚强,毕业时顺利考上了大学,他选择了机器人工程专业,他说:“我是假肢最好的试验者,因为我知道失去肢体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重大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不放弃他,给他最需要的帮助,就是点亮他生命的希望。

这几年,湖南省建设了一批芙蓉学校,就是为了给农村孩子带来教育的希望。几年前,有位年轻校友回国,他领衔创作了一个重点实验室,其实在中学阶段他就是计算机兴趣爱好者,他也加入了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还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他还和同学一起研制了博弈机器人。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们父母、老师应该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提供课程,搭建平台,让他们的长板更长,让今天兴趣爱好的优秀变为明天人生发展的优势,点亮职业希望。

两会前,有几个学生找到我说,王老师,你马上要去北京开两会了,我们社团做了一些社会调查,有一个关于幼教和托育资源共享的建议,能不能也把我们的建议带到北京去呢?我听了包養之后非常感动,孩子们在高中学习阶段就在关心群众的生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我觉得这正是当代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雅礼校歌中间有这么一句话:“及时奋发精神,好担当宇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地球上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孩子之间,没有差距,只有差异,让喜欢射箭的孩子射箭,让喜欢下棋的孩子下棋,尊重差异,相信孩子,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和梦想,才能鼓舞每一个孩子的希望。

为人父母、为人老师,首先应该对自己、对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个希望就会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孩子的成长。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积极引导和栽培。学校一边连着万家灯火,一边连着民族和未来,让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家庭充满希望,让我们国家和民族充满希望,这就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谢谢。

2024-03-11 14:39:38

新华社记者:

我想提问给高松代表。高代表您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一直是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您来自中山大学,想听听您的意见。谢谢。

2024-03-11 14:39:59

高松:

谢谢你的提问。我是广东团的代表,来自中山大学,一直从事化学研究,也在做大学的管理工作。您的提问让我想起,三十多年前,我在北大做硕士期间,到广州的珠江冶炼厂做稀土分离的工业放大。在学校的时候,主要在电脑上做工艺优化设计和仿真模拟,到了工厂,是要把电脑里算的东西怎么样实现。但是这个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就是当稀土料液进到萃取槽的时候变得一塌糊涂,一团浆糊。对于这样以前没碰到过的问题,我们也查了文献,但是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动手去做实验。经过反复摸索,最后终于找到一种破乳剂,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实际上我个人的学术生涯,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发现和开拓新的前沿领域,从首次发现金属有机单离子磁体到首次合成铁磁和铁电有序共存的分子材料,再到最近探索将磁性分子用到量子信息和分子诊疗。

从我个人的学习、研究还有教育工作的经历,我意识到,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现实当中碰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单一的学科和专业往往也很难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用过去的知识教给现在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够去解决未来的问题。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一些一般性能力,特别是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从而形成创造力,这样一个理念也跟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分契合。

如何来培养学习的创造力呢?我想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让学生来参与更多的高水平研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而高校是这三者最集中的交汇点。

担任人大代表以来,这两年我提的建议基本上都是与如何发挥高校的交汇点以及主力军作用有关。去年,我建议提高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稳定性支持比例。今年我的建议是,对于竞争性的研究经费,怎么样进一步优化它的管理使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科研工作者和所在单位的积极性,推动产出更多前沿科学与未来技术,这既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又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是中山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大始终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培养了将近50万毕业生,一代代中大人“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始终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业中。

大家也知道,中山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现在已经在广州、珠海、深圳三个湾区的核心城市办学,今年我们还将在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展望未来,中山大学将积极融入湾区,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国家富强,为人类进步,做出新的贡献。谢谢。

2024-03-11 14:40:13

金晴中:

谢谢,谢谢两位代表。媒体朋友们,今天下午大会闭幕会后,新闻中心将举行第三场“部长通道”,邀请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人参加,欢迎大家关注。

今天的“代表通道”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代表,谢谢大家。

2024-03-11 14:40包養:34